日本推算,中国2025年,服役80架战机,到底数量有多少?

让我们深入分析中国空军战机发展现状。2024年服役的80架战机中,歼-20系列占据30架,歼-15系列10架,其余40架则为歼-10和歼-16系列。这反映了中国空军力量结构的调整和发展趋势。
目前,歼-11系列战机已基本停产,歼-10C的生产已转移至贵州飞机工业集团,进入小批量生产阶段。中国空军现阶段主要集中生产歼-20和歼-35等五代机。据美国媒体报道,解放军已装备了至少14至15个批次的歼-16战机,总量接近或达到400架。同时,歼-15T和歼-15D等改进型也在批量生产,其中歼-15T已生产约70架,逐步替换老旧的歼-15基本型。
中国空军正经历着一次全面的机型更新换代。歼-7、歼-8系列战机正逐步退役,预计未来几年将完全退出现役。上世纪90年代进口的苏-27系列战机以及部分歼轰-7、歼-11A等机型也已开始退役,服役周期超过30年的老旧战机正被逐步淘汰。
这种更新换代反映出中国空军发展战略的转变:以五代机为主力,四代半战机为辅助,逐步淘汰老旧的四代机。歼-20和歼-35担负制空权争夺,对抗F-22、F-35等先进战机;歼-16、歼-10C以及升级后的歼-11BG等则负责协同作战,并有歼-16D电子战机的配合。而歼-10A、歼-11B等则主要承担警戒、巡逻等任务。进口的苏-27和苏-30系列战机也正走向服役末期,即将被国产战机取代。
未来5-10年内,在六代机全面定型之前,中国空军将继续以五代机的批量生产和装备为核心,辅以歼-16和歼-15T,而歼-10C的产量将相对较少,其他机型则基本停产。 这将进一步简化机型,降低后勤保障压力。
尽管中国空军在战斗机领域已取得显著进步,与美国空军机型基本对标,但在战略轰炸机和战略运输机方面仍存在差距。现有的轰-6和运-20系列虽然能满足当前需求,但面对未来挑战,则显得力不从心。研发200吨级战略轰炸机和400吨级战略运输机,已成为中国空军发展的当务之急。
近年来,中国航空工业在大型飞机研制方面取得显著进展,网络上关于轰-20和运-40等新一代飞机的传闻甚嚣尘上。这些新机型的研制成功,将进一步增强中国空军的战略投送能力和远程打击能力。
总而言之,日本防卫白皮书中关于中国战机数量的评估,存在信息来源和数据准确性问题,仅供参考。而中国空军正处于快速发展和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,其未来发展值得我们持续关注。
"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